链接已成功复制

吉达古城

saudipedia Logo
吉达古城
文章
阅读时间为 2 分钟

吉达古城(Historic Jeddah)(或吉达巴拉德,意为 “城镇”),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沙特阿拉伯王国西海岸的吉达市中心,是考古、商业和旅游的中心区。 吉达古城包含约 600 座遗产建筑,其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 7 世纪。

吉达古城指吉达老城墙内的街区,里面有城门、小巷、清真寺、房屋、市场、建筑、政府总部、巴勒哈特(房屋之间的空地)、著名地标、公共广场、私人博物馆和古代清真寺。 吉达古城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6 个沙特阿拉伯考古遗址之一。

围绕着吉达古城的城墙始建于 15 世纪。 城墙内的吉达古城被划分为 4 大街区,分别为:沙姆街区、也门街区、麦子鲁姆街区,以及巴哈勒街区。 这 4 大街区都坐拥影响沙特阿拉伯现代历史的地标性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纳西夫之家,开国国王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阿勒沙特曾在此居住了约 10 年之久。此外,这里还有 400 座古建筑,最古老的建筑可追溯到 7 世纪,最新近的建筑可追溯到20 世纪。

吉达古城复兴项目

2021 年,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王子殿下启动了吉达古城复兴计划,意将该城区改造为一个综合区域,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实现沙特 2030 愿景的目标。 2022 年,吉达县发展局获准成立。

吉达古城的历史

吉达古城代表了吉达市的历史底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之前数百年。

伊斯兰教出现前的吉达古城

吉达古城约有 3,000 年历史,最初是渔民在红海捕鱼后居住的地方。 之后,吉达迅速发展成一个人类聚落,贸易、捕鱼、建筑,以及各种手工艺品活动在此蓬勃发展。

伊斯兰时代的吉达古城

吉达古城自 647 年以来,一直是通往麦加的门户,这为其经济意义和地位奠定了基础。 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愿主喜悦之)使吉达成为接待前往麦加圣地朝觐者的主要港口。直至现在,吉达仍发挥着这个战略作用。此外,一直以来它也是红海沿岸的一个商业港口。

沙特时代的吉达古城

在沙特时代,吉达古城自沙特王国建立以来一直受到沙特领导人的关注。 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阿勒沙特于 1925 年定居于此,并在纳西夫之家居住了约 10 年之久。 他还在哈纳菲清真寺旁设立了自己的会客厅和礼拜殿

自 1977 年以来,吉达古城大兴土木,开发、修复、铺路、设灯。彼时正值旧吉达市政府成立。随后政府制定了开发计划,1980 年,政府开始实施开发工程,开发工程一直持续至 1984 年。 后来,在 1992 年,政府成立了一个负责保护吉达古城的建筑不受侵占的部门。 从 2012 年到 2019 年,该地区的保护和开发估计耗资 2.7 亿沙特里亚尔。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吉达古城保护计划、两圣地忠仆关注沙特王国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吉达古城复兴计划是保护吉达古城建筑景观和振兴该城区旅游业的最著名项目。

**媒体[1326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2006 年 8 月 13 日,内阁第 5455 号决议批准将沙特王国的 3 个历史遗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它们分别是:玛甸沙勒、德拉伊耶古城,以及吉达古城。 在颁布此次内阁决议的两年前,吉达市政府便已经开始与众多政府机构合作,将领导层对吉达古城的关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和项目,主要目标是保护吉达的古城区,使其继续作为该城市具有历史底蕴的心脏地带。 具体做法有制定保留古城历史气息的建设蓝图和规范、为历史建筑归类、用石头铺设街道,以及用传统灯笼照明。 为此,政府设立了一个负责保存和维护吉达古城古建筑的机构。

2014 年,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8 次会议上,参与方投票表决了是否将吉达古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的《世界遗产名录》。同年 6 月 21 日星期六,吉达古城被列入该名录。

吉达古城的开发

自 1925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到访吉达后,吉达古城便大兴土木,开发、修复、铺路、设灯。 吉达相继成立与行政、经济和科学相关的组织。1927 年,肯达萨蒸馏厂发生故障后,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下令引进两台大型海水淡化设备。1947 年,法提麦朱穆姆河谷的泉水被输送到吉达。 该项目以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名字谐音命名为阿齐兹耶泉

1980 年,吉达古城市政府成立。1991 年,吉达县政府成立历史城区保护部,历史城区保护部后更名为历史城区保护署。 2005 年,为保护吉达古城,沙特发起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计划,并成立一个部门负责监督吉达古城的开发和现代化工程。

吉达古城 56 座建筑的修复工作

2018 年,两圣地忠仆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颁布皇家法令,命令依照王储、首相兼国家大项目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王子殿下的提议,在文化部下设立一个拥有独立预算的独立部门,名为吉达古城项目部。

2019 年,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下令拨款 5,000 万沙特里亚尔(初始资金)支持吉达古城 56 座破旧建筑的修复项目,这些建筑都有着丰富的吉达历史建筑元素。 王储这一举动是为了支持以保护沙特王国历史和文明成果为中心的项目。

吉达古城复兴计划

吉达古城复兴计划是吉达古城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计划重点是促进古城的生计发展,将古城转型为一个容纳古代遗迹的区域,并充分利用古城的地理位置及古城作为文化和城市遗址的资源。 该计划旨在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体现古城身份和本色的遗址,并推动城市发展,使吉达古城成为沙特王国的一个国际景点。 根据一系列路径和计划,计划工程预计在 15 年内完工。

吉达古城复兴计划的工程正从多方面展开,包括投入基础设施和服务、加强城市建设、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通过突出吉达的历史特色来发展和完善人文和自然环境。 吉达的历史特色体现在 36 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600 多座文物建筑、5 个主要的古老市场,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庭院、通道和遗址中。

该计划还包括建造一个带有自然区域的整体环境,里面有开放式花园和绿地,该环境占吉达古城总面积的 15%,其中还有长达 15 公里的滨水区。

吉达的老城墙

吉达古城四周环绕着城墙,该城墙是古城防御工事的一部分,曾用于抵御葡萄牙战船的进攻,有 8 个城门,分别为:朝向麦加的麦加门 麦地那门筛利夫门 萨白门 、麦盖里白苏莱夫门 纳非阿门 ,以及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建造的新城门。 1947 年,城市建筑的扩张超出了城墙范围,导致城墙遭拆毁。 不过,一些城门仍保留至今天,如麦加门和杰迪德门。

吉达老城墙和城门的历史

围绕吉达古城的城墙始建于 15 世纪,由埃及的布尔吉·马穆鲁克最后一位苏丹阿布·纳斯尔·坎苏·阿什拉夫于 1509 年下令修建。 他委托他的其中一名首领侯赛因·库尔迪建造这座城墙,用作吉达防御工事的一部分,以抵御葡萄牙战船的进攻。 这位苏丹后来开始加固城墙,修建堡垒和塔楼,安装大炮,他还绕着城墙外围挖一条壕沟,进一步增强了该城抵御敌方袭击的能力。

吉达老城墙的建造

吉达古城的城墙是在吉达人民的帮助下修建的。 城墙有 7 个城门,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所建,如:麦加门、筛利夫门 、萨白门 、麦盖里白门、纳非阿门,以及麦地那门。 在后来的沙特时代,吉达古城北面的城墙再添一个新城门,名为杰迪德门。

北面的城门

北面的城门有:

麦地那门:此门位于沙姆街区的行政长官总部公园以北,东侧面向巴至尼德之家,公园与城门之间有一条宽阔的街道相隔。该城门后来成为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环路一部分。 城门有几个用途,其中包括用于通往至今仍在使用的军营盖世莱,以及供游客来往麦地那和麦加使用。 从吉达市北部采石场运载石料的马车,以及从泥海(现在称为四十湖)运输泥土的车辆也会经此门通往吉达古城。当时,这些泥土被用于建造吉达的住宅。

杰迪德门:这是城墙北面的城门之一,也是沙特时代初期在城墙上修建的最后一座城门,位于麦地那门东边,面向哈扎兹之家,分前后双层门,宽度足以让汽车通过。

东面的城门

麦加门:这是吉达东侧的入口,位于巴杜市场 (或称贝都因市场) 前方,可通往城墙外的哈拉吉和哈赖盖特两个市场,也是前往城墙外艾萨德墓园送葬的通道。

南面的城门

筛利夫:此门是从南面进入吉达的入口,位于巴勒哈··阿奇里前面。 它从外面通向哈拉吉阿斯勒市场,当地人可从这里到城墙外购物。 该城门还通往一个叫高兹或亥姆莱的区域,该区域是一个高高的圆丘,是吉达人(尤其是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去处,人们可在圆丘上可以俯瞰巴勒哈筛利夫门与哈拉吉阿斯勒。该区域也是连接吉达古城与比沙堡和巴勒哈等街区的交汇处。

南面的城门

城墙西面有几个城门,分别是:

纳非阿:这是西面主城墙南侧的第一个城门,又称法勒带门,位于卜勒支麦赫麦勒遗址的南部,在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街麦赫麦勒购物中心对面。 这道门过去是在泵特市场或海上工作的人的过境点,他们大多是巴哈勒街区和也门街区的居民。

萨白门:这是西城墙的第二个城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它周围有几个重要的政府部门,如北面的市政府、南面的邮政和电报部门及警察局,以及上面的法院。 该城门的名字与谷物有关,进口的谷物被倒在这里,过筛后装入袋子,然后用大杆秤称重,以准备转运到商人的仓库。 该城门位于从泵特西广场一侧进入泵特市场 [也称为欧卡士清真寺] 的入口处。

麦盖里白:这是西城墙的第三个城门,位于现在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街的杰法力大楼南侧。 这个城门是经麦地那门前往达麦加和麦地那的朝觐者走海路入城的唯一入口。

苏莱夫门:这是西城墙的二级城门,也称为四十门,位于红海酒店大楼与萨利赫耶大楼 [现为菲萨利耶大楼] 之间。

**轮播[132614,132616]**

吉达古城的街区

1947 年,吉达古城的城墙被拆除,为城市扩张让路。此后,城墙内的吉达市被划分为几个街区,即以前所称的小巷。 这些街区因其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或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得名,有沙姆街区、也门街区、麦子鲁姆街区和巴哈勒街区。 这些街区有影响沙特现代历史进程的地标性建筑,其中包括纳西夫之家和法拉赫学校,后者是汉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学校,于 1905 年开学招生,如今是麦子鲁姆街区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其他地标性建筑还有吉达市最古老的清真寺,比如位于麦子鲁姆街区、有着 1,400 年历史的莎菲伊清真寺,建于 1682 年的米马尔清真寺,以及奥斯曼·本·阿凡清真寺。

也门街区

也门街区建在吉达古城的城墙内围南侧,位于阿拉维大街以南。 它因面向也门而得名。 这里最重要的景点包括纳西夫之家、杰母珠穆之家、筛拉维之家和阿卜杜萨迈德之家。

巴哈勒街区

巴哈勒街区建在吉达古城的城墙内围,位于吉达市西南部,俯瞰红海,并因此得名。 其最突出景点之一是里德望之家,之前被称为里德望巴哈勒。

麦子鲁姆街区

麦子鲁姆街区是吉达古城城墙内围的街区之一。 它的名字源于阿卜杜勒·卡里姆·巴赞吉先生遭奥斯曼帝国政府冤杀的故事。 麦子鲁姆街区位于城墙的东北侧,阿拉维大街以北,有许多特色建筑,最突出的是阿勒盖比勒之家、莎菲伊清真寺和加米阿市场。

沙姆街区

沙姆街区是吉达古城城墙内的一个街区。该街区因其面向黎凡特的方向而得名。 沙姆街区位于城墙北侧,有许多著名景点,主要有:塞勒提之家和祖赫德之家。

**媒体[132615]**

吉达古城的房屋

吉达古城约有 600 座考古建筑,其中最古老的可追溯到 7 世纪,最新近的可追溯到 20 世纪。 这些建筑大多是按照红海盆地盛行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楼身材料使用海泥和勘探所得的石料,门窗则使用木材,独立的拉瓦辛(一种突出的格子窗)则会刷上棕色、绿色和蓝色油漆。此外,这里还有使用现代建筑材料新造的建筑。 

吉达古城的房屋建造

以前,吉达古城的房屋是用勘探所得的石料建造的。当地人从四十湖 [以前称为泥湖] 开采得到石料后,会用手动操作的装置对石料进行改造,再将石料与从法提麦河谷等附近地区运来的木材或通过海港从国外(特别是印度)进口的木材一起放入特定尺寸的合适模具中。 此外,他们还将从泥湖运来的泥用于固定勘探所得的石料与砌砖叠瓦。

在砌砖过程中,吉达古城的房屋采用叠涩设计,墙壁每隔大约 1 米便用木质分隔器分隔开,这种木质分隔器被称为“花环”。 这些古建筑与现代混凝土建筑有着非常相似之处,木材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混凝土结构外墙,可起到减轻重量的作用。 得益于房屋的耐久性、质量和建造方式,一些房屋至今仍保持着原来设计,而且相当稳固,多年来完好无损。

这些房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所有房间的上方都安装了捕风塔,使用了大尺寸的拉瓦辛木窗,并在墙壁上加装了装饰木材,从而促进了整个房屋的空气流通,增加了墙壁的遮阴面积,有助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相邻的房屋之间还排成“之”字形,这样它们的外墙也能相互遮阴。

**媒体[132618]**

吉达古城的清真寺

吉达古城有许多古清真寺,比如位于麦子鲁姆街区、可追溯到伊斯兰教早期的莎菲伊清真寺,建于 1682 年的米马尔清真寺,乌木清真寺(现称为奥斯曼·本·阿凡清真寺),以及可追溯到 1825 年的哈纳菲清真寺(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阿勒沙特曾在此礼拜)。

最著名的清真寺

莎菲伊清真寺是吉达古城麦子鲁姆街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其重要意义体现在:这座清真寺年代久远,被认为是伊斯兰教早期几百年历史的见证。 这座清真寺由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卜(愿主喜悦之)所建,使用的都是传统材料,如木材、海泥和勘探所得的石料,这些也是当时吉达本地人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 莎菲伊清真寺经历过全面修复。两圣地忠仆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对该清真寺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在 2014 年(当时他还是王储)访问吉达古城时,对清真寺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跟进。 2015 年,修复工程完成,清真寺重新开放。

米马尔清真寺位于吉达古城街区麦子鲁姆街区西侧的阿拉维大街,靠近著名的巴勒哈纳西夫,其历史可追溯到 1682 年。 2018 年,米马尔清真寺在完成修复工程后重新开放。修复工程由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捐赠基金会出资。

巴沙清真寺是吉达古城 麦子鲁姆街区的清真寺之一,于 1735 年由当时吉达的行政长官巴克尔·帕夏建造。 它是吉达古城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这座清真寺因其宣礼塔而闻名,该宣礼塔曾是这座城市的建筑考古地标。清真寺原先一直保存完好。到了 1978 年,该清真寺被拆除,新的清真寺拔地而起。

奥斯曼·本·阿凡清真寺建于 15 至 16 世纪间,因其内部有两根乌木柱子,故又称为乌木清真寺,是伊本·白图泰和伊本·朱拜尔在游记中提及过的吉达古城清真寺之一。

欧卡士清真寺建于 1786 年,位于 麦子鲁姆街区的盖比勒街西侧。 这座清真寺建于高出街道的平台上,需要爬 5 级台阶。台阶由老胡桃硬木制成,呈焦褐色,别具特色。欧卡士清真寺仍保留原来的建筑样貌,并定期举行礼拜。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子历史清真寺开发项目

吉达的历史清真寺是文明建筑遗产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原创的建筑特色也表现出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底蕴。为此,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子历史清真寺开发项目在第二阶段重建和翻新了吉达的历史清真寺。 该项目依照沙特 2030 愿景所强调的内容,旨在提高历史清真寺的宗教和文化地位,方法是保护历史清真寺原本的建筑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应用在现代清真寺的开发和设计中。

阿布·恩纳巴清真寺。

老市场与小商店

吉达古城一直以传统市场闻名,这些市场为形成该地区重要的经济脉络做出了贡献,其中一些至今仍然存在,如麦加门附近的巴杜市场,其历史可追溯到 140 多年前,贝都因居民可以在这里购买到所需的一切。此外还有奈达市场(有超过 150 年历史,里面多为鞋店)和盖比勒市场。

吉达古城还有一些专门的市场,如鱼市(阿拉伯语班盖莱)等。在盖比勒街东端的奈瓦立叶有一个肉菜市场,里面又有一个大市场,由大大小小的店铺组成,里面摆满了各种织物。此外,谢赫穆罕默德·纳西夫故居后面有哈斯器耶市场、麦加门周围有哈巴拜市场、靠近莎菲伊清真寺处有加米阿市场、筛利夫门附近有哈拉吉市场。筛利夫门这里还有一个阿斯勒市场,该市场以前是在每天的晡礼之后才开始做买卖。在晒了巴特利楼附近则有巴拉基耶市场,该市场专门制作骑驴、骡和马用的鞍。 另外,还有苏巴黑耶市场,专门制作和销售赞珠

吉达古城还有很多小商铺聚集的市场,这类市场被称为汉奈或及萨利耶[指模仿凯撒利亚市场布局的市场]。这两个词是指有一排排开着或关着的店铺相对而立的市场。 吉达古城最著名的汉奈有汉奈盖斯百(织物和纺织品市场)、汉奈胡努德(印度人市场)、汉奈带拉林(中间商市场)和汉奈阿塔林(香料商市场)。

吉达古城的旅游业

**轮播[132622,132623]**

吉达古城是举办节日庆典、年度文化和娱乐活动,以及接待游客的热门地区。 它是吉达居民在开斋节、宰牲节和斋月期间常去的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 吉达古城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称为吉达古城节的文化遗产节日,可吸引超过 50 万游客。

吉达古城节

首届吉达古城节在 2014 年 1 月 16 日举办,此后该节日每年举办一次,意在把游客带回半个世纪前的吉达城市氛围中。 该节日旨在加强沙特王国作为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文学和历史中心的地位;保护历史遗产的核心支柱和文化财产;促进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为吉达游客打开一扇了解上个世纪故事的窗口;并让新一代人熟悉本地区的历史、习俗、传统和历史遗产。

第 2 届吉达古城节的口号是“你的太阳已升起”,期间举办了 89 场历史遗产、娱乐、文化和推广活动。第 3 届在 2016 年 6 月 8 日举办,口号是“我们这样庆祝斋月”。第 4 届在 2017 年 3 月 29 日举办,主题为 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此外,2018 年 9 月 20 日,恰逢沙特王国第 88 个国庆日,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基金会(MiSK)举办了“我们的历史是芬芳”的盛会,在融合了历史遗产、艺术和技术的视觉环境中举办的 22 场文化、知识和娱乐活动。

2019 年,吉达古城开始举办吉达季,自此吉达古城地区已举办了众多娱乐和文化活动,包括在红海国际电影节剧场举办的喜剧演出。

红海国际电影节

红海国际电影节在其总部所在地吉达古城北区发起,具体位置是被列为世界人类遗产的百特宰奈勒 [又称“荷兰楼”]。 这是沙特王国的首个国际电影节。它支持当地电影业,旨在丰富当地和整个阿拉伯地区的电影内容。

博物馆

纳西夫之家是吉达古城最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因为它诉说着古城的历史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里现已被改造为博物馆和图书馆,举办过许多文化和历史遗产活动。 文化部在吉达古城建立了多座博物馆,其中之一便是设在“邦特门”楼的红海博物馆,里面藏有珍贵文物、手稿、照片和书籍。 该博物馆诉说着“邦特门”楼这座遗产建筑的往事。这座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曾是红海沿岸居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点,也是朝觐者、商人和游客进入吉达市的主要入口。 该博物馆还收藏了超过 100 件创意艺术品,每年会举办四次左右的临时展览,包括针对所有年龄段的教育展览项目。

吉达古城还有其他博物馆,如位于也门街区阿拉维市场的麦特布里之家博物馆;巴拉德之家博物馆;以及迪亚法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一百多年前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