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王国的国旗。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研究和档案基金会 [King Abdulaziz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and Archives (Darah)]。](https://saudipedia.com/ch/saudipediach/uploads/images/2025/09/16/thumbs/600x600/183493.jpg)
![吉达市的旗杆。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研究和档案基金会 [King Abdulaziz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and Archives (Darah)]。](https://saudipedia.com/ch/saudipediach/uploads/images/2025/09/16/thumbs/600x600/183494.jpg)

沙特国旗 (Saudi National Flag) 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家象征, 其历史可追溯至 1727 年第一沙特王国建立之时。当前国旗形制于 1937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统治时期获批。1973 年,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在统治期间颁布了一项皇家法令,批准将沙特国旗作为国家象征。沙特国旗与沙特国王旗帜在规范、法律和禁令方面相同,但在规格方面有所不同。沙特国旗是全球唯一一面永不降半旗的旗帜。1982 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颁布。
沙特国旗的内涵
沙特国旗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是沙特王国的视觉标识,展现了沙特王国的文化、人道主义、历史特征等多重内涵, 还象征着沙特人民的民族认同、历史、遗产以及对土地和家园的归属感。
旗帜的含义
纵观历史,旗帜有许多不同的称谓,用来体现它在和平与战争中的价值与象征意义,例如:拉亚、利瓦、班德、拜拉格、达尔法斯、乌卡卜、纳斯卜。这些名称都指的是一块系在杆子上的布,人们通过它来辨识方向,使其成为所代表事物的标志。旗帜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都会升起,是某种特殊意义的象征和信号。例如,旗帜常由士兵举在军队前列,在阅兵时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旗帜明白所要传达的含义。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旗帜一词的本义与“标记、记号”相关,表示某物因具有特殊痕迹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由此衍生出多种含义:比如,在物体上做了标记,骑士在战斗中有识别的标志,某人带着某种象征性的标记出现。旗帜可以表示旗子,也可以表示山峰,一切作为标志、用于辨识的事物,都可以称为“旗帜”,与没有标志的事物相对。而巨大的旗帜则因形态被比喻为雄鹰展翅。
旗帜的定义因同义词的不同而多样,但它们都承载着相同的象征意义与价值。其中一种解释认为,旗帜是衣物边角上的纹饰或图案。旗帜也被定义为士兵聚集的标志,即系在长矛上的布帛。
“旗帜”一词的涵义因使用语境而有所不同。例如,它可以指军队的军旗,也可以指衣物上的纹饰。在其诸多同义词中,“达尔法斯”通常指大型的旗帜,而“班德”则具有相同的含义与象征。这些同义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使用,词源虽有差异,但表达的意义与用途却是一致的。其中有些词是纯粹的阿拉伯语词汇,如“阿拉姆(‘Alam,旗帜)”“拉亚”“利瓦”;另一些则是外来词,经由借用进入阿拉伯语,如“拜拉格”“达尔法斯”“纳斯卜”“班德”和“乌卡卜”。
在术语层面,历史上学者们对“旗帜”也有许多定义,并在语言学上表现出共通性。学者库拉克申迪曾将“旗帜”定义为:在君主出行时由随从举持在后方的标志;其中,小型旗帜称为“拉亚”,大型旗帜称为“利瓦”。学者祖贝迪则指出,“旗帜”最初指衣物边缘的纹样,同时也指军队聚集的标志。总而言之,它指的是一块系在长矛或旗杆上的布帛,用以引导方向,成为象征性的标志,不论是在和平还是战争时期,旗帜都是特殊意义的象征与信号。更深层而言,它代表着民族的荣誉与历史的辉煌。旗帜也被理解为某种特定事物的标记,用以区别于其他,因此凡是显著、明确的事物都可称为“旗帜”。
沙特国旗的象征意义
自第一沙特王国创立者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时期(1727-1765 年)以来,沙特国旗便具有了特殊意义,而在阿卜杜勒-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国王统治期间(1902-1953 年),其象征意义继续发生演变。
沙特国旗体现了沙特国家的本质,象征着民族团结与历史底蕴。其起源可追溯至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于 1727 年建立的第一沙特王国。他在德拉伊耶掌权之时,升起了沙特史上首面国旗。
自此之后,沙特国旗始终象征着国家和平以及对一神信仰的坚守。沙特国旗代表着国家概念,体现了沙特王国的民族团结与历史底蕴。沙特王国的国旗象征着国家和祖国,反映了沙特的自豪、地位、尊严及基本原则。
沙特国旗包含多重国家意义。它是沙特主权、自豪和尊严的象征,体现了人民对领导和国家的忠诚。此外,沙特国旗还体现了民族认同和沙特历史的本质,因此被官方认定为“国旗”。 沙特国旗唤起了归属感和公民意识,象征着团结、自豪、成就、力量与和平,因而备受公民和居民的尊崇。此外,由于具备宗教内涵,沙特国旗在伊斯兰世界中备受尊敬,象征着沙特王国的慷慨仁慈,一心为伊斯兰社会谋福祉,尤其是在处理两圣地事务方面。从全球层面看,沙特国旗象征着沙特对人道主义价值、公正和相互尊重的承诺,其代表的原则性立场获得了广泛认同。
沙特国旗进一步代表了沙特王国的国家概念,体现了民族团结与历史底蕴, 也象征着沙特的高贵、自豪、地位、尊严和基本原则。沙特国旗选用的绿色代表着沙特王国大地上的绿意、生机和美好丰饶的事物。国旗之上的清真言 (Shahada) 象征真主是唯一真主,同时主张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真主的使者和众先知的封印,宝刀图案则象征着正义以及保卫宗教和家园。
文学作品中常谈及国旗的象征意义,在庆典和国家活动中吟诵的激昂诗篇中尤其如此。 赛义德·法耶兹的著名诗作《Biladi Manar al-Huda》《我的祖国——引领正道之灯》对沙特国旗表达了尊崇,其中写道“以真主之名,守护旗帜者”,强调全能真主安拉将守护这面旗帜,让它高扬,尤其旗帜表面还镌刻着“伊斯兰信仰核心的“独一真主”的宣言。。
沙特国旗还在诗歌中以隐喻的方式出现,例如在巴德尔·本·阿卜杜勒莫森王子的《云之上》一诗中。 他描述了充满诗意的一刻,在黎明中,士兵簇拥于国旗周围。士兵站到旗杆前,将旗帜高高升起,满月注视着这一过程。旗帜升到旗杆顶端后稳稳停下。这位诗人有着更深的期许,渴望这面旗帜飞跃云端,超越云层。 在这句优美的诗句中,诗人对整个国家倾诉,表示历代人在这面旗帜下团结奋斗,成就了“如同一个独立世界一般”的沙特。
沙特国旗的特征
沙特国旗拥有多个不同于其他国家旗帜的独特特征。纵观沙特的历史事件,这面国旗从未遭到焚烧或毁坏。与发生悲剧或国王去世时降半旗的国际规范不同,沙特国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降半旗。
沙特国旗具有许多不同于他国国旗的标志和特征,其中包括:
与其他旗帜不同,沙特国旗永远不会降半旗。
采用绿色且有深刻象征意义。
清真言标志醒目突出。
交叉双刀具有象征意义。
包含国徽中的棕榈树。
这些特征大大提升了沙特国旗的象征意义和重要性,突显了王国及沙特人民的独特身份。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国旗之所以与其他国家的国旗不同,具体可归为以下几个原因。它不会用于覆盖已故国王和领导人的遗体,也不在哀悼期间降半旗。此外,在仪仗队表演期间,它也不会为礼遇重要宾客而降旗。在需要哀悼的情况下,沙特国旗会被升至旗杆中部,且不显示清真言,以示庄重哀悼。此外,沙特禁止将国旗作为商标或用于可能损害其地位的广告宣传目的。
沙特国旗的演变
纵观沙特王国的历史进程,沙特国旗的设计与制作经历了多次变化,但从 18 世纪中叶至今,它始终保留着沙特王国独特的象征意义。
历史阶段:
这面旗帜最初被称为“拉亚”。自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本·穆罕默德·本·穆克林时期起,第一沙特王国的国旗便为绿色,以丝绸和羊毛织成。上面写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第二沙特王国开国者伊玛目图尔基·本·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沙特在统一全国各地时,沿用了这面旗帜作为国家象征。
开始统一全国各地时,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使用的是一面绿色旗帜,靠近旗杆的一侧带有白色条纹。这是一面方形旗帜,中间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两侧是两把交叉的竖刀。其设计随后演变,在这句清真言上方增加了一把横刀。之后,旗帜设计修改,在刀下方添加了“从真主降下的援助,和临近的胜利"。最终演化为中间带有清真言的绿色旗帜。
纵观沙特王国的历史进程,沙特国旗的设计、制作、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方面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1727 年,国旗为绿色,一侧带有白色条纹,中央写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1824 年,第二沙特王国继续沿用这面旗帜。
1902 年,旗帜上添加了两把交叉的刀,并在清真言上方加了一把刀。
1926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指示创立机构设计新的旗帜。
1937 年,协商会议第 354 号决议颁布,批准国旗尺寸为长 150 厘米、宽 100 厘米。
1937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批准了有关沙特国旗的协商会议第 50 号决议,针对国王、王储、陆军和航空、国内、沙特皇家海军以及商业航海分配了专用旗帜。
1952 年,沙特正式批准了国旗的所有形制和规格。
1973 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颁布。
1978 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管理条例》颁布。
1982 年,《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颁布。
1984 年,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批准了沙特国旗的具体尺寸。
2023 年,一项皇家命令将每年 3 月 11 日定为国旗日 。
沙特王国的旗帜
自 1727 年建国以来,沙特国旗始终是国家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力量、主权、凝聚力、联盟及民族团结,具有永恒的价值。近三个世纪以来,它是一盏明灯,一面飘扬的旗帜,也是沙特国家统一进程的历史的见证者。
沙特国旗传承自第一沙特王国。对第一沙特国旗的描述如下:绿色,写有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系在简单的旗杆上。这面沙特旗帜由绿色丝绸制成,靠旗杆一边带有白色条纹, 编织在旗面上的清真言有两行。
在第一沙特王国时期,创立者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亲自持旗率军,有时也会只持旗而让儿子指挥和领导军队。这一传统延续至第二任伊玛目阿卜杜勒-阿齐兹·本·穆罕默德,与父亲一样, 他会亲自持旗或将此任务交给儿子沙特,沙特后来成为第三位伊玛目。
国旗职能繁多,在巩固国家地位方面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创立者与儿子们派遣使者至全岛各部落,约定在特定日期与地点集结,地点往往选择在水源附近。随后,他们会在水边升起旗帜,作为所有人的集结信号,犹如水手依靠灯塔来导航。部落代表团集结在旗帜之下,宣誓效忠,并加入认主独一之军。 这面旗帜象征着从混乱走向国家化的转变,效忠旗帜即意味着加入国家,不再分裂和离散。
西班牙旅人 Domingo Badia y Leblich 在回忆录中描述了沙特旗帜。他回忆到,1807 年他抵达 麦加时,亲眼目睹了伊玛目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身穿受戒服 (Ihram) 入城,人数达 45,000。他看着军队前往麦加进行仪式,队伍前方是绿色的旗帜,上面用醒目的白字绣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旅人 John Ludwig Burckhardt(1784-1817年)在描述伊玛目沙特·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的军队时也提到同一场景。他在笔记中记录道,伊玛目沙特麾下的每位谢赫或王子都有一面专属旗帜,沙特本人则拥有多面不同的旗帜。
这些沙特旗帜自第一沙特王国时期起便由一群特殊公民专门持旗易卜拉欣·本·陶克是早期的旗手之一。在第二沙特王国时期,著名旗手包括 阿卜杜拉·阿布·纳希亚、胡迈迪·本·萨尔马、萨利赫·本·哈德扬和易卜拉欣·扎菲里。
在第三沙特王国时期,旗手 阿卜杜勒·拉蒂夫·本·侯赛因·马舒克所持的旗帜值得一提。这位旗手见证了所有的统一战役, 直到在布凯里耶战役中牺牲。他的儿子曼苏尔受任在同一场战役中扛旗,同其父一般英勇。他同样在此战中英勇殉国,捍卫国旗至死。父子二人同葬于布凯里耶之地。
此后,扛旗的荣誉传承至穆特里夫家族。先由阿卜杜拉赫曼接过,再由他的儿子曼苏尔和孙子穆特里夫 继接过。曾有数十位功勋卓著的英雄扛旗前行,引领“认主独一旅” 。每支军队均有一面旗帜,由一名成员扛旗前行,与阿勒沙特统治者离开国都时所持的国旗相同。
扛旗之责是一项珍贵荣誉,象征着领导者与人民对扛旗者的忠诚。在第二沙特王国时期,这面旗帜和在第一沙特王国时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拉伊耶的废墟之中,图赖夫棕榈树的灰烬之下,布贾里的残垣之间,这面旗帜一次次被重新找回,在细长的旗杆上骄傲地飘扬。城镇人民再次蜂拥而至,向两圣地仆人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五世祖,即伊玛目图尔基·本·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沙特效忠。
这面绿色旗帜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将人民团结在领导者周围。沙特人民如同其先辈一般,聚于同一面旗帜下,向他们的伊玛目效忠,让国家得以重建。伊玛目图尔基·本·阿卜杜拉筹划征战时,会向王子和部族首领告知出发的日期和地点。在出征前 15 天,他会准备好战争器械、军队装备和马匹饲料。出发前一到两天(有时是三天),他会将旗帜展开,立在宫殿门附近。军队集结时,这位伊玛目会下令将这面旗帜置于队伍最前方。
英国海军军舰“珀耳修斯”号上的英国舰长 I. R. Pearce 见证这面为第二沙特王国飘扬了 80 余年的旗帜,他描述了 1901 年谢赫穆巴拉克·萨巴赫和伊玛目阿卜杜拉赫曼·本·费萨尔为 Sarif 战役所做的准备。他感叹道,“那场面壮观而独特。我认为包括阿勒沙特部队,在场人数至少有一万。他们高举一面绿色旗帜,旗面上写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在第三沙特王国时期,国旗的象征意义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沙特王国早期统一时,国旗形状进行了些许调整。旗帜中的绿色部分从长方形变为了正方形,并缝入白色部分之中。旗帜中央的清真言保持不变,以连续两行呈现,新增了两把交叉的刀,这是旗上首次新增图案。
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率军多次作战,随后旗帜再度修改:两把交叉的刀更改为旗帜顶部的一把刀。在这面新旗帜下,沙特人参与了多场决定性战役。随后,旗帜再次修改:刀从顶部移至底部,并在其下新增文字“从真主降下的援助,和临近的胜利”。 该旗帜一直沿用至 1926 年汉志纳入版图之时。
当代沙特旗帜
汉志纳入版图后,沙特国旗再度进行轻微修改,恢复为长方形,中央写有白色清真言,不再有刀和其他文字。后来,旗帜逐步演变为当前形制:长方形,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旗面从旗尾到靠旗杆一侧全绿,中央写有白色清真言,下方有一柄刀,刀刃朝右,刀柄朝下。
当代沙特国旗经历了多次演变。1973 年颁布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规定沙特国旗应为长方形,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旗面从靠旗杆一侧到旗尾应为全绿色。国旗中央以三一体 (Thuluth) 写有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在清真言之下绘有一把白色的刀,与清真言平行,刀柄朝向旗帜下缘。其基部与国旗两边的距离相等,刀身长度为清真言长度的四分之三,与清真言居中对齐。
旗帜色彩和文字的细节内涵十分深刻。绿色象征着生机与繁荣,白色则象征和平与纯洁。宝刀象征正义与安全,这一象征意义深植于阿拉伯文化,是阿拉伯民族的高贵和骑士精神的体现。清真言象征着对唯一真主的信仰和遵行其智慧法则的承诺,彰显了沙特在三大历史阶段的基本原则。
沙特国旗逐步演变为现今的形制,严格遵循《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的规范。旗帜为长方形,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旗面从靠旗杆一侧到旗尾为全绿色。国旗中间有一句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下方绘有一把宝刀,与文字平行,刀柄指向国旗右侧。 清真言和宝刀均为白色,位于旗帜中央。
沙特国旗的规范
沙特国旗的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中详细规定了国旗设计、制作和使用的各项相关规范。国旗的具体规范包含具有法律效力且必须严格遵守的条款,包括以下内容:
a. 沙特王国国旗呈长方形,宽度与长度的比例为 2:3,全绿, 从旗杆一侧到另一侧的底色均为绿色。国旗中间有一句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下方绘有一把出鞘的宝刀,与文字平行,刀柄朝向国旗下部。清真言和宝刀均为白色,从国旗两面都清楚可见。
b. 清真言和宝刀的面积:
宽度:与旗帜上下部分的宽度相同。
长度:与旗帜左右部分的宽度相同。
c. 清真言以三一体写就,底部位于清真言和宝刀宽度的中线。宝刀的长度为清真言长度的四分之三,与国旗两边的距离相等。
国旗描述
沙特领导层高度重视国旗,注重代表国家身份的旗帜细节。1937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批准协商会议决议,确定了外交部信函中提到的国旗规格,将其尺寸设为长 150 厘米、宽 100 厘米。此决策旨在多样化国旗尺寸和形状,并推进基于国际礼仪与其他国家进行的旗帜交流。
为适应沙特旗帜设计和尺寸的变化,协商会议于 1952 年颁布了一项决议,规范了旗帜尺寸及其他必要修改。1986 年,内政部大臣颁布了一项决议,确立了国旗的标准规格,并获得当时的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批准。
沙特不断努力使国旗现代化,1993 年依皇家命令颁布的《治国基本法》中第三条规定,沙特国旗应满足以下标准:
颜色为绿色。
宽度等于长度的三分之二。
中央写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 清真言下方有一把刀,且国旗永不降旗(因旗面上有清真言)。
该法律还提及国徽。第四条规定,王国的国徽包含两把交叉的刀,其交点上方是一棵棕榈树。
1999 年,为庆祝沙特王国建国百年,时任王储兼副首相的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在位时间为 2005-2015 年)下令在利雅得的雅玛玛宫和吉达的撒拉姆宫上方分别升挂一面宽 8 米长 15 米的国旗,旗杆高度为 52 米。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共分四节,讨论了国旗的特征、规范和使用程序。各节内容如下:
第一节:国旗描述。
第二节:升旗的礼仪规范。
第三节:不当使用国旗的处罚。
第四节:最终条款。
沙特国旗的含义解释如下:
绿色象征和平、进步、繁荣、慷慨与包容,彰显了沙特王国特点。
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这一声明象征着沙特王国的立国信仰。
双刀:象征权力,代表国家成立初期的力量, 也体现了正义和骑士精神的价值观。
棕榈树:象征给予、仁慈、尊严和自豪, 弘扬并珍视农业专项文化。
国旗形制
沙特国旗形制随历史时期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自伊玛目穆罕默德·本·沙特建立的第一沙特王国时期起便经历了多次变化。当他在德拉伊耶掌权时,沙特史上首面国旗高高升起。
在伊玛目图尔基·本·阿卜杜拉创立的第二沙特王国时期,这面旗帜仍然保有重要地位。伊玛目费萨尔·本·图尔基沿袭其父对国旗的做法。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开始统一进程时采用了先祖的旗帜。其统治时期的国旗为绿色,采用丝绸制成,靠近旗杆的旗面有一小块白色区域, 杆顶则装饰有带矛的铜制圆盘。
国旗制作
沙特国旗依照精确的技术规范进行制造。国旗采用当时的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批准的面料,遵循沙特标准规范第 402 号。
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由主管禁寺和先知寺事务的总署(现为“禁寺和先知寺事务总局”)按照高标准和卓越品质负责制作。具体工作由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克尔白罩幕生产中心承担。在生产线上所使用的绿色聚酯布料尺寸为 148 厘米 × 180 厘米,经过缝制后成品国旗为 100 厘米 × 150 厘米,其上清真言文字的尺寸为 36 厘米 × 83 厘米。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克尔白罩幕生产中心采用了最新的缝制与制造工艺。 中心使用一台名为“Tajima”的日本刺绣机,禁寺和先知寺事务总署前身采用此机器对其先进的生产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造。此机器能在五小时内以银色丝线完成国旗两面的刺绣。
在沙特国旗的历史上,有几位与之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包括旗手和书法家 萨利赫·本·萨德·穆西夫。1962 年,曼苏夫这位沙特国旗书法家在国旗上写下了清真言,时值费萨尔国王统治时期。他对国旗上的清真言书写风格和宝刀进行了现代化改良。
萨利赫 是第一位在国旗上亲手书写清真言并绘制宝刀的沙特书法家。在缺乏技术与印刷设备的年代,他使用白色颜料进行了书写。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时代起就为人所知的历史旗帜是穆西夫旗帜,用作战争用途。制作时,布料直接缝在旗帜上,然后裁剪边缘使旗帜上的文字凸显出来。
沙特国旗的法律规定
沙特国旗的相关管理和实施法律法规颁布,详细规定了国旗规范、意义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象征作用。其中首部法律为 1938 年依皇家命令第 1/4/7 号颁布并刊载于官方公报的《升旗法》。
沙特阿拉伯国旗法
在《升旗法》发布后,《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于 1973 年颁布,共有 22 条,时值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统治期间。随后在 1978 年,内阁通过一项决议颁布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共有 7 条。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推出国王专用的特别旗帜,在国旗原有设计上增添沙特王国国徽,国徽位于旗帜右下角,以金色刺绣呈现。具体说明如下:“国王陛下拥有一面专用旗帜,这面旗帜与国旗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旗面右下角有用金色丝线绣成的国徽,即两把交叉的宝刀和一棵棕榈树。”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至今有效,第一条概述了国旗的基本说明,具体如下:
a-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呈长方形,宽度与长度的比例为 2:3, 从旗杆一侧到另一侧的底色均为绿色。国旗中间有一句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下方绘有一把宝刀,与文字平行,刀柄朝向国旗下方。 清真言和宝刀均为白色,从国旗两面都清楚可见。
b. 清真言和宝刀周围的面积相等:
宽度:与旗帜上下部分的宽度相同。
长度:与旗帜左右部分的宽度相同。
c- 清真言以三一体写就,其基部与国旗两边的距离相等,刀身长度为清真言长度的四分之三,刀的两侧边距相等。
第二条(沙特国王旗帜)规定国王陛下应拥有一面专用旗帜,这面旗帜与国旗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旗面右下角有用金色丝线绣成的国徽,即两把交叉的宝刀和一棵棕榈树。
第三条(国旗单独升挂时)根据 1997 年皇家法令第 M/34 号进行修订,现条文为:“在沙特阿拉伯王国,所有政府建筑和公共机构都需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日出到日落期间升挂国旗。”
第四条涉及与外国国旗一同升旗的场景, 规定当沙特国旗与外国国旗或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升挂在最重要的位置,具体如下:
a-当沙特国旗仅与一面其他国旗或旗帜同时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在建筑右侧,对于面朝建筑的人来说则是左侧。
b-当沙特国旗与多面外国国旗或旗帜同时升挂时,如果旗帜总数为奇数,则沙特国旗应在中央;如果旗帜总数为偶数,则沙特国旗应在中央偏右的位置。
c-在任何情况下,沙特国旗所用旗杆都必须安放在建筑的中央。
d-任何场合均不得在沙特国旗之上升挂任何其他国旗或旗帜。
第五条说明了沙特国旗(在车队时)的升旗规则, 规定“在官方车队伍中,沙特国旗应升挂在队伍的中央或右侧,具体取决于队伍行进方向。如果沙特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则应适用第四条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规定,在沙特王国的外国政治代表机构和领事代表机构以及联合国、国际和区域机构的建筑物上悬挂外国国旗时,应遵循国际法律和惯例。此条款同样适用于这些机构工作人员的车辆挂旗情况。除此之外,未经内政部许可,不得在沙特王国境内升挂外国国旗,但官方节假日或特定场合除外。如获许可,外国国旗必须与沙特国旗同时升挂,比例适当,且遵守第四条细则,将沙特国旗升挂在最重要的位置。
第七条涉及活动和会议,规定“沙特国旗可悬挂在宴会厅、会议厅等场所的墙上, 并且应水平悬挂在高于发言者和与会者的位置。与沙特国旗一同升挂外国国旗时,适用本法第四条的规定,并且应在旗杆上升挂国旗。
根据本法第八条,沙特国王的官方办公地点或居所应全天升挂沙特国王旗帜。若国王的所在地不为公众所知,则无需悬挂国旗。
第九条详细说明了插挂车用旗帜的规则,需考虑以下各项规定:
a- 当国王陛下在车内时,车头左侧会插挂沙特国王旗帜,车头右侧则会插挂沙特国旗。
b- 当国王陛下在车内并且有宾客(国家元首)陪同时,沙特国王旗帜应挂在车头右侧,外宾的旗帜应挂在车头左侧。
c- 当沙特代表陪同外宾时,车头右侧应插挂外宾的旗帜,车头左侧则应插挂沙特国旗。
d- 如果外宾没有专属旗帜,应改为插挂外宾所属国的国旗。
第十条涉及沙特船舶或航海船只在公海上的升旗规则,具体如下:
a- 在任何港口停靠时,从日出到日落均须升挂国旗。
b- 进出任何港口时须升挂国旗。
c- 经过其他船只、港口、要塞、炮兵中心或灯塔视线范围,或应任何军舰要求时须升挂国旗。
d- 此外,如果船舶或其他船只上悬挂了任何独特标志,也应当升挂国旗。
e- 国旗应当升挂在船舶或其他船只后桅斜杆的顶端。
根据第十一条,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领海内的每艘外国商用或军用船舶都应全天升挂国旗。 根据第十二条,在周末、节假日及其他特殊场合,于内河航行的船舶应在日出到日落期间在船尾升挂国旗。
第十三至第十六条涉及沙特国旗的禁令。沙特国旗、沙特国王旗帜和所有其他写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这句清真言或一句《古兰经》经文的沙特旗帜永远不得降半旗。国旗或沙特国王旗帜不得接触地面和水面。
沙特禁止将国旗作为商标用于商业广告宣传或《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规定以外的任何其他用途。禁止升挂褪色或破损的国旗。在国旗变旧或破损到无法再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该国旗的实体有责任予以销毁。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第十七条规定军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向国旗和皇家旗帜敬礼:经过国旗和皇家旗帜时、阅兵式上或表演中看到国旗和皇家旗帜时,以及旗杆上升起或降下国旗和皇家旗帜时。
第十八条规定了沙特国旗与他国国旗共同展示时的优先次序,具体规则如下:
1- 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国旗展示时,应按阿拉伯国家联盟认可的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2- 非阿拉伯国家联盟国家的国旗,或阿拉伯国家联盟国家的国旗与他国国旗共同展示时,应按联合国认可的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第十九条规定“沙特军队各单位可拥有专属独特旗帜。此类旗帜外观及使用方式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主管大臣决定。每面旗帜的样本需呈交皇家法院。”
处罚方面,第二十条规定“任何人因对沙特政府当局或海外友好国家的仇恨或蔑视而在私人场所、公共场所或向公众开放的场所丢弃、毁坏或侮辱国旗、皇家旗帜或沙特阿拉伯王国或海外友好国家的任何其他标志,将被处以不超过一年的监禁,或不超过 3,000 沙特里亚尔的罚款,或两者并罚。”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于 1978 年颁布,共有 7 条。第一条强调,1973 年依皇家法令颁布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第一条中规定的绿色是常被称作“祖母绿”的鲜艳色调。
实施条例描述了国旗颜色的调配方法及成分比例,并要求征询专业机构意见。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制作国旗所需的织物、线料及其他材料,并要求经当时的沙特阿拉伯标准组织批准。
第二条规定, 在不违背《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第一条中关于国旗形状、宽长比、清真言和宝刀位置及尺寸的前提下,负责升挂国旗的实体必须根据升挂场所的面积或悬挂国旗的建筑、船只、车辆或平台规模选择适当国旗尺寸。
第三条规定,在公共广场或任何公共场所竖立的旗杆高度不得低于六米,而在建筑物上竖立的旗杆高度不得低于三米。两种情况下,国旗的宽度都不得小于八十厘米。
第四条规定,负责军队、体育等团体参加公开展示活动的单位,应统一各单位或团体所举国旗的尺寸,并确保国旗与其他特别旗帜的尺寸一致。
第五条规定,若国旗升挂之后正反两面均可见,则两面须清楚显示清真言和宝刀。第六条规定,负责守卫政府建筑物或公共机构、公共团体建筑物的部队指挥官应按照法律规定的场合和时间在这些建筑上升挂国旗,并各自负责确保国旗的崭新程度和清洁程度,以保证其适合使用。指挥官应提前将相关指令发送至主管部门,以确保在旧国旗变得不可用之前,提供一面新国旗予以更换。对已不可使用的国旗,指挥官还应通知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进行焚毁处理。
《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
1982 年,时任内政部大臣的纳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殿下根据 1973 年依皇家法令颁布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第二十二条,颁布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实施条例》。 依据该法第一条第一款,以下规定生效:
国旗有四种尺寸,具体大小(以厘米计)如下:
1- 阅兵旗:150 x 110 厘米。
2- 旗杆旗:120 x 80 厘米。
3- 车用旗:30 x 20 厘米。
4- 办公旗:24 x 26 厘米。
根据该法第二条的实施规定,适用下列内容:
a) 沙特国王旗帜在旗杆一侧的下角有用金色丝线绣成的国徽,即两把交叉的宝刀和下方的一棵棕榈树。
b) 其他旗帜上的文字应在旗帜的两面印制。
根据该法第十七条的实施规定,在士兵所在的军营和军事建筑物内升降国旗时,应奏响国歌。国歌由军号奏响,若无法奏响军号则仅向国旗敬礼。根据该法第十条的实施规定:
1- 特殊单位的旗帜应与旗杆同尺寸(120 x 80 厘米)。
2- 各单位办公室的旗帜需按本实施细则中详述的尺寸进行印制。
沙特国旗的升旗规范
升挂沙特国旗需遵循法律认可的特定礼仪。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于 1938 年颁布《升旗法》,该法刊载于沙特官方公报《乌姆古拉》。
旗杆
根据法律规定,升挂沙特国旗所用旗杆需符合特定要求,具体如下:
(1) 在任何情况下,沙特国旗所用旗杆都必须安放在建筑的中央。
(2) 任何场合均不得在沙特国旗之上升挂任何其他国旗或旗帜。
沙特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国旗旗杆,位于麦加省的吉达县, 旗杆高度达到 172 米, 2014 年,随着这根旗杆启用,沙特国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致敬国旗
诗人易卜拉欣·卡法吉 历时六个月创作了沙特国歌的歌词,其创作开始正值哈立德国王在位时期。歌词随后交由已故的著名沙特音乐家 西拉杰·奥马尔 修改,使其与国歌的旋律契合。 西拉杰·奥马尔 对这首诗进行了调整,以契合音乐。完成这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便将最终的诗词文本呈交给时任沙特新闻部大臣的 阿里·沙伊尔先生。
在歌词和旋律最终定稿后,这位大臣将使用拟议歌词及旋律的国歌版本呈交给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王听后非常赞赏,并给予了批准。于是,国歌副本分发至各官方机构及沙特驻外大使馆。 卡法吉 也获得了国王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特别皇家命令。该国歌在 1984 年开斋节得到正式采用。当天,沙特官方电台和电视台向沙特公民以及全世界播出了这首歌曲。
致敬国旗
至荣耀和全能,赞美上天的创造者
举起绿色的旗帜,上面书写有光明的指引
反复赞颂:真主伟大,我的祖国,
万岁,是穆斯林的光荣!
国王万岁,国旗万岁,祖国万岁!
侦察领域与致敬国旗紧密相连。侦察部队和侦察队长在旗帜传递、阅兵仪式以及在旗杆上升降旗等活动中会向国旗和皇家旗帜行侦察礼。
升旗的时间
依照法律规定,沙特国旗在特定时间升挂,无论单独升挂或与他国国旗一起升挂,无论在沙特国内还是国外升挂。在沙特阿拉伯王国,所有政府建筑和公共机构都需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日出到日落期间升挂国旗。
在沙特王国境外,沙特国旗升挂遵循国际礼节,沙特驻外机构建筑每天日出到日落期间升挂国旗,包括周五与节假日。沙特境内的警察局和海关等政府建筑、边防部队、机场和港口全天升挂国旗。
军事建筑、军队驻地和战斗机会按国防部指定时间升挂国旗。
驻外政治代表机构和沙特领事馆应当按照外交部的指示升挂沙特国旗。外交部应发出指令并进行通知。当沙特国旗与外国政府的旗帜或标志同时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升挂在最重要的位置。
升旗的位置
在沙特王国的大使馆、文化处和领事馆等外交代表机构以及联合国、国际和区域机构的建筑物上升挂外国国旗时,应遵循国际法律和惯例。此条款同样适用于这些机构工作人员的车辆挂旗情况。除此之外,未经内政部许可,不得在沙特王国境内升挂外国国旗,但官方节假日或特定场合除外。如获许可,外国国旗必须与沙特国旗同时升挂,比例适当,且遵守第四条细则,将沙特国旗升挂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活动和会议上,沙特国旗可悬挂在宴会厅、会议厅等场所的墙上, 并且应水平悬挂在高于发言者和与会者的位置。 在活动上与沙特国旗一同升挂外国国旗时,适用《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第四条的规定。
对于升挂两圣地忠仆的旗帜,也有专门规定。法律规定沙特国王的官方办公地点或居所应全天升挂沙特国王旗帜。若国王的所在地不为公众所知,则无需悬挂国旗。
插挂车用旗帜时,适用以下规定:
1) 当两圣地忠仆在车内时,车头左侧会插挂沙特国王旗帜,车头右侧则会插挂沙特国旗。
2) 当两圣地忠仆在车内并且有宾客陪同时,沙特国王旗帜应挂在车头右侧,外宾的旗帜应挂在车头左侧。
3) 当沙特代表陪同外宾时,车头右侧应插挂外宾的旗帜,车头左侧则应插挂沙特国旗。
4) 如果外宾没有专属旗帜,应改为插挂外宾所属国的国旗。
沙特船舶或航海船只在公海上升挂国旗遵循以下规定:
a- 在任何港口停靠时,从日出到日落均须升挂国旗。
b- 进出任何港口时须升挂国旗。
c- 经过其他船只、港口、要塞、炮兵中心或灯塔视线范围,或应任何军舰要求时须升挂国旗。
d- 此外,如果船舶或其他船只上悬挂了任何独特标志,也应当升挂国旗。
e- 国旗应当升挂在船舶或其他船只后桅斜杆的顶端。
沙特国旗的折叠需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具体如下:
官方任务或活动结束时,须对国旗进行折叠。
降旗时,需妥善折叠国旗,确保旗面不垂地,并将其置于适当处。
折叠国旗时,应确保清真言在上方,宝刀在另一侧。
使用沙特国旗的控制措施
法律设立了使用沙特国旗的控制措施,而沙特国家历史上曾有部分家族以持“旗帜”旗为荣耀。
国旗与旗帜
在第二沙特王国时期,这面旗帜由 阿勒萨拉马 家族所持,其后代子孙继续持旗,直至伊玛目费萨尔·本·图尔基的儿子伊玛目阿卜杜拉和伊玛目沙特执政时期。最后一位持旗之人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萨尔马,卒于 1871 年的 Judah 之战。
1937 年,协商会议颁布有关沙特国旗的决议,针对两圣地忠仆、王储、陆军、国内航空、国内旗帜、沙特皇家海军以及商业航海分配了专用旗帜。
持旗人被称为 拜拉格,意为“持 Bairaq 之人”。 因持有军队的凝聚力象征,他们的地位高于其他士兵。交战之时,敌方会以沙特国旗为目标,力求击倒这面四周有战士集结的旗帜。因此,持旗人必须勇敢、坚定,并具备出色的战中管理能力。
著名旗手包括:伊玛目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统治时期的易卜拉欣·本·陶克、伊玛目阿卜杜勒-阿齐兹·本·沙特统治时期的阿卜杜拉·阿布·纳希亚,以及第二沙特王国末期至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统治初期的胡迈迪·本·萨尔玛、萨利赫·本·阿卜杜拉·本·哈德扬和易卜拉欣·扎菲里。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统治时期的著名旗手还包括阿卜杜勒·拉蒂夫·本·侯赛因·马舒克、曼苏尔·本·阿卜杜勒·拉蒂夫·马舒克,以及 阿卜杜拉赫曼·本·穆特里夫和他的儿子曼苏尔、孙子穆特里夫。至今,这面旗帜仍由 阿勒穆特里夫家族传承。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统治时期,国旗缝制工作最初由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沙欣负责, 之后交由谢赫·萨阿德·本·赛义德及其子 阿卜杜勒穆森。再往后,缝制工作转移至官方主管机构。
数字化使用
在数字化场景中使用沙特国旗时,必须遵循 RGB 数字设计颜色代码。在数字平台上展示国旗时,清真言须占据图像区域的 70%。单独全屏展示国旗时,仍必须遵循 RGB 数字设计颜色代码。设计时,国旗边界需设在清晰的空间范围内,不得超出该范围。国旗在全屏模式中应调整比例,填满整个用户界面。
当沙特国旗与外国国旗一起使用时,必须遵循 RGB 数字设计颜色代码。两面国旗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保持间距,该间距应与沙特国旗上清真言的长度和高度相对应,以确保沙特国旗细节清晰可见。当沙特国旗与标志一起使用时,必须遵循 RGB 数字设计颜色代码,设计时,国旗边界需设在清晰的空间范围内,不得超出该范围。
沙特阿尔达
沙特阿尔达(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与沙特国旗密切相关,展现了沙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种充满活力的民间舞蹈中,“阿尔达拜拉格”(阿尔达旗帜)是表演核心。沙特王国这项标志性文化遗产象征着战斗或战争后的胜利之舞。“阿尔达拜拉格” 以独特特征而闻名,持旗者以持旗为荣,并将此职责代代相传。 “阿尔达拜拉格”是沙特阿尔达表演中使用的旗帜,对沙特王国历代国王有着特殊意义。
阿尔达旗帜在其设计和阿尔达表演中的使用上有多个独特特征,包括:
旗帜的平均长度为三米。
旗帜为绿色,以金线绣制了清真言和宝刀。
旗杆顶部装饰着金色的圆顶形饰头,并加以三叉矛尖作为点缀。
旗杆顶部悬垂着多条链饰。
旗杆长度不超过四米,以便在阿尔达表演中持握。
持旗者系有腰带,以在阿尔达表演时稳定旗帜底部。
持旗者与阿尔达表演者排成一列,左手握旗杆,右肩扛旗。
各国国旗
针对沙特国旗与外国国旗一同升旗的场景,《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有详细规定。该法第四条规定当沙特国旗与外国国旗或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升挂在最重要的位置,具体如下:
(a) 当沙特国旗仅与一面其他国旗或旗帜同时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在建筑右侧,对于面朝建筑的人来说则是左侧。
(b) 当沙特国旗与多面外国国旗或旗帜同时升挂时,如果旗帜总数为奇数,则沙特国旗应在中央;如果旗帜总数为偶数,则沙特国旗应在中央偏右的位置。
沙特国旗的禁令
针对如何使用沙特国旗,《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有详细规定。国旗使用方法、升挂区域与场所以及升旗场合均须遵循以下指示:
内政部大臣负责发布指示,规范沙特国旗在相关部门和领域(如公共安全部门和海岸警卫队)的使用方式,明确对国旗表现尊重的必要行为,以及持旗人的职责。
国防和航空部大臣发布指示,规范拥有旗帜的军事单位使用沙特国旗的方式,明确对国旗表现的必要尊重,以及持旗人的职责。
交通大臣发布指示,规范沙特国旗在商业船舶、港口、内陆水域以及陆地交通工具(如火车和飞机)上的使用方式。
沙特国旗与外国国旗一同升挂时,沙特国旗应在星期五、宗教节日及所有官方场合在全国所有官方部门及类似场所升挂。
禁令
除《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规定情况外,不得持续悬挂沙特国旗,亦不得将其用于商标或广告用途。在沙特王国境内及其海域内,外国政治、领事机构、军事力量以及外国船只可在其节日、官方场合、国庆节或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成员访问期间悬挂其本国国旗。
依据该法规定,不得单独升挂外国国旗,须同时升挂沙特国旗并将其置于最重要位置,使其与外国国旗同等重要。除非事先获得内政部大臣特别许可,否则不得在公共道路和游行中使用外国国旗。不得在行驶于公共道路的车辆上插挂外国国旗。
为妥善保护沙特国旗,该法规定,沙特国旗、沙特国王旗帜和所有其他写有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使者”或一句《古兰经》经文的沙特旗帜永远不得降半旗。国旗不得接触地面和水面。沙特禁止将国旗作为商标用于商业广告宣传或《沙特阿拉伯王国旗帜法》规定以外的任何其他用途。
该法规定,禁止升挂褪色或破损的国旗。在国旗变旧或破损到无法再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该国旗的实体有责任予以销毁。
军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向国旗和皇家旗帜敬礼:经过国旗和皇家旗帜时、阅兵式上或表演中看到国旗和皇家旗帜时,以及旗杆上升起或降下国旗和皇家旗帜时。
处罚
针对违反沙特国旗或其他旗帜使用规定的行为,该法详细规定了以下处罚措施:
任何人携带、展示、分发或出售沙特国旗或任何可能扰乱公共安全的政治标志,都将被处以一个半月监禁或 50 沙特里亚尔的罚款。
任何人有意丢弃、毁坏或以任何方式侮辱沙特国旗,将被处以三个月监禁或 100 沙特里亚尔的罚款。
任何人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旗帜实施了该法所列违法行为,将受到依据上述两条的具体规定执行的处罚。
任何人在沙特王国境内丢弃或以任何方式侮辱友好国家国旗,将被处以十五天监禁或 25 沙特里亚尔的罚款。
任何人以有意违反该法规定的方式升挂沙特国旗或外国国旗,将被处以五天监禁或 10 里亚尔的罚款。
凡有通过升挂沙特国旗或外国国旗违反该法之行为, 公共安全人员应立即降旗,扣押人员,阻止或防止前述违规行为发生或持续。
旗帜的相关国际法规定将被纳入考量,该法中有明文规定的情形除外。
沙特国旗日
为增强沙特国旗的价值和象征意义,并巩固全民对祖国与领导层的忠诚与归属,在两圣地忠仆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及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殿下的领导下,政府确认国旗作为国家形象、力量与主权的象征,以及团结与凝聚的标志之重要地位。2023 年,一项皇家命令颁布,将每年 3 月 11 日定为国旗日,因为正是在 1937 年 3 月 11 日,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批准了现行国旗形制。
国旗日的价值
沙特国旗日在沙特人民心中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全国历史中不懈努力与英雄壮举的延续,也是统一国家、实现繁荣与复兴的象征。自 1727 年建国以来,这种价值始终由国旗所承载。旗面中央的清真言昭示着和平与伊斯兰信仰,这是这个神圣国家的立国根基;而旗上的宝剑则象征力量、尊严、智慧与地位。近三个世纪以来,这面旗帜见证了沙特为实现国家统一而进行的征战。沙特的每一位公民都将其视为一面永不降半旗的荣耀之旗。国旗被坚定地认为是国家形象、国家力量与主权的体现,也是凝聚力、团结和民族统一的象征。
沙特国旗的不同版本
为彰显沙特国旗的伟大价值,介绍其象征意义及其在将沙特王国人民与历史和遗产相连结方面的重要作用,沙特王国相继发布了各类介绍手册和数字应用。借助现代手段,这些资源加深了人们对沙特国旗及其历史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沙特文明与历史的归属感。
沙特国旗应用
2023 年,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研究和档案基金会推出“沙特国旗”应用,旨在弘扬沙特王国历史、地理、文学及思想和城市遗产。该应用的发布恰逢每年 3 月 11 日的国旗日。
该应用支持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是 Darah 实施的“归属-I Belong”项目下属产品之一。该应用采取提高认知的介绍性方式,包含多项功能,如国歌、国旗法、国旗历史以及历史成就等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旨在教育年轻人、非专业人士、学生以及对沙特国旗历史、文化和遗产感兴趣的人士。作为一个数字平台,该应用还可作为有关沙特国旗历史、象征意义及内涵的全面参考资源,致力于提高人们对国旗各个发展阶段的认知。
国旗使用指南
在颁布皇家命令将每年 3 月 11 日定为国旗日后,文化部于 2023 年发布了国旗使用指南,以纪念自沙特建国以来国旗的历史价值。
指南给出了国旗构成的全面定义,通过电子链接 https://saudiflag.sa/ar 面向公众开放。指南包括多个章节,内容涵盖沙特国旗的历史、沙特王国旗帜、国旗使用礼仪、其应用场景、沙特阿尔达拜拉格及其他沙特旗帜,并包括国旗的数字化使用。该指南还提供了在沙特王国境内、驻外使馆以及官方论坛中以旗杆升挂国旗的操作指示。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指示,也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该指南还提到沙特阿尔达拜拉格的形状、多面旗帜中沙特国旗的正确位置,以及在显示屏和展示板上数字化使用国旗的方式,包括国旗面积、格式和尺寸。
相关测试